[東南亞橡膠園]中國企業的綠色足跡(一)
發布時間:2025.01.22 發布者:天然橡膠網
凌晨3點半,27歲的拉姆利準時起床。半小時后,當他騎摩托車趕到幾公里外的橡膠林時,馬來西亞沙巴州清晨的氣溫正適合割膠。
沙巴人拉姆利的工作是用彎刀在600棵橡膠樹上依次劃出一道口子,讓乳膠沿環形縫隙流到杯子里。天氣好的話,他可在3小時內完成當天工作。
橡膠園位于建寧歐,距旅游城市哥打基納巴盧約150公里。在這里,像拉姆利這樣的膠工有400多人,平均每人負責1800棵樹,3天完成一個工作周期。
拉姆利先前在首都吉隆坡從事空調維修,在建寧歐工作剛4個月。他告訴記者,自己上個月收入2000林吉特(1美元約合3.89林吉特),而在吉隆坡,差不多水平的工資扣掉房租和交通費后所剩不多。拉姆利有3個孩子,正打算讓妻子也接受培訓開始割膠,以增加收入。
馬來西亞曾是世界第三大天然橡膠生產國,僅次于泰國和印度尼西亞。
近年來,由于天然橡膠價格持續低迷,很多膠農改種棕櫚樹等經濟作物,加上政府積極發展橡膠手套等下游工業,從事割膠行當的人越來越少,橡膠種植面積也逐年減少。
然而,低迷的現狀沒有讓中國廣東企業廣墾橡膠集團卻步。從2008年至今,廣墾橡膠和當地公司婆聯木業合作,投資數億元人民幣租下3萬公頃土地,引進中國育苗技術發展天然橡膠種植,旗下橡膠園已是馬來西亞最大的天然橡膠園之一。
馬來西亞膠工年紀普遍在20歲至30歲。在中國,即使工資水平上浮40%到50%,仍難找到足夠的工人。
目前,種植園內約有77萬棵產膠樹。賴雄輝表示,隨著可供割膠樹木進一步增多,規模效應將降低成本。廣墾(婆聯)計劃今后幾年內把產膠樹數量提高到200萬棵,屆時會需要更多割膠工人。
版權及免責聲明:
◆天然橡膠網原創或轉載文章皆在交流信息,內容僅為作者當日個人觀點,所涉及信息或數據主要來源于第三方信息提供或公開信息,本網不對該類信息或數據做任何保證。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,不能依靠信息而取代自身獨立判斷,不對因使用本篇文章所訴信息或觀點等導致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。市場有風險,投資需謹慎。
◆投稿聯系 :13354942868(微信同號)[若有新觀點,歡迎來稿]
◆膠融世界,信達天下!
◆秉承互聯網開放、包容的精神,本網歡迎各方(自)媒體、機構轉載、引用本網原創內容,但須注明來源“天然橡膠網”,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。
◆本網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,部分文章、圖片,來源于網絡轉載,推送時若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,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與本網聯系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。◆天然橡膠網原創或轉載文章皆在交流信息,內容僅為作者當日個人觀點,所涉及信息或數據主要來源于第三方信息提供或公開信息,本網不對該類信息或數據做任何保證。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,不能依靠信息而取代自身獨立判斷,不對因使用本篇文章所訴信息或觀點等導致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。市場有風險,投資需謹慎。
◆投稿聯系 :13354942868(微信同號)[若有新觀點,歡迎來稿]
◆膠融世界,信達天下!